点击查看购买方式

可食用薄膜、可食性包装膜生产配方工艺专利技术资料


1、大豆蛋白基复合型可食性膜的研究

主要考察了脂类、多糖在SPI膜中的共混改性对可食性膜阻隔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应用环境对膜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以SPI为基质的复合型可食性膜应用于切片苹果保鲜的可行性。利用蜂蜡(BW)和月桂酸(La)对SPI膜进行共混改性,在形成乳化液的基础上形成SPI/脂类膜。结果表明,脂类的加入能有效降低SPI膜的水蒸气透过系数和透氧率,其中SPI/ La膜的水蒸气透过系数和透氧率的最高降幅可达29.6%和68.3%,SPI/BW膜最高降幅可达23.7%和66.0%;而且,脂类加入也对膜的机械性、水溶性、透光率产生显著影响。综合考虑各项性能指标,月桂酸和蜂蜡的添加量在0.02-0.1g/gSPI时可取得最佳效果。进而考察了多糖共混对膜性能的影响,利用藻酸丙二醇酯(PGA)、果胶、卡拉胶..............共44页

2、大豆蛋白可食膜的研究与应用

对大豆蛋白的成膜条件及其成膜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究了pH值、大豆分离蛋白浓度、成膜温度、甘油浓度等对大豆蛋白成膜特性的影响效果及机理。膜的相关性能有:通透性(包括透水率和透氧率)、机械性能(包括抗拉强度和延伸率)、感官性能(色泽、柔软度、返潮性)。通过微波改性、酶改性、热压法改性、分别添加甲基纤维素和可溶性淀粉复合等方法,探讨了不同条件下成膜特性。根据不同因素对大豆分离蛋白成膜特性的影响效果,针对蛋白膜不同的应用范围和工艺,为如何控制蛋白膜的制备条件提供了可能。微波改性提高了蛋白膜的水溶性,在微波功率480W、微波时间120s、pH值10,大豆分离蛋白浓度5%、甘油浓度3%条件下制得蛋白膜适合作为粉料包或胶囊等药品包装;酶改性降..............共42页

3、大豆分离蛋白与蔗渣木聚糖制备可食性复合膜的研究

主要以大豆分离蛋白(SPI)—蔗渣木聚糖(Xylan)为成膜材料,研究了成膜材料配比、增塑剂的种类和浓度、溶液的pH以及干燥温度等因素对膜的抗张强度(TS)、抗氧化性(POV)、水溶性、透光率、伸长率(E)以及水蒸气转移速率(WVTR)的影响。同时对复合膜涂膜保鲜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研究了成膜材料配比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成膜材料配比SPI:Xylan为8:2时,膜的过氧化值和水蒸气转移速率最低,其值分别为28.0Meq\Kg和8.2g·100\㎡·24h,阻氧性能和阻湿性能最好;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中等。2研究了甘油、山梨醇以及甘油和山梨醇等量混合物3种增塑剂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以甘油为增塑剂,膜的抗拉强度和阻氧性能最好,其值分别为126 ..............共56页

4、大米干热变性淀粉及其作为可食用膜应用的研究

在少量离子胶存在的条件下,干热处理淀粉可以改变淀粉的物理化学特性。作为一种生产新型变性淀粉的方法,此过程简单、安全、无污染且不产生有毒产物,因此可以利用干热处理对大米淀粉进行改性以扩大其应用范围。通过将蜡质大米淀粉分别与1%阴离子胶(黄原胶、卡拉胶)、非离子胶(瓜尔胶)、阳离子胶(壳聚糖)混合均匀后,在130℃下干热处理4h,得到了大米干热变性淀粉,并比较其糊化性质及其凝胶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干热处理使黄原胶与大米淀粉的混合物的凝胶强度、屈服应力、牛顿粘度均提高至少100%以上,而糊化终粘度基本不变;与干热前的大米淀粉与壳聚糖的混合物相比,经壳聚糖干热改性的大米淀粉的凝胶强度、牛顿粘度显著提高而终粘度降低,且与壳聚糖脱乙酰化 ..............共50页

5、淀粉基可食性膜挤压流延制膜工艺研究

采用熔融共混挤出技术制备热塑性淀粉,再经挤出流延法制备淀粉基可食性包装材料。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适宜的成膜基材和胶粘剂为氧化酯化淀粉、普鲁兰多糖。2.添加甘油后有效的改善了热塑性淀粉的流动性。随着甘油添加量的增加,淀粉膜的抗拉强度和水溶解时间逐渐减小,而断裂伸长率、氧气透过量、透光率和水蒸气透过量逐渐增大。当甘油用量31%时,膜较脆,拉伸性能差;当甘油用量31%时,膜较软,且抗张强度也较低。综合膜的各项性能得出,甘油的适宜添加量为31%。3.添加普鲁兰多糖后有效的改善了淀粉膜的拉伸性能。随着普鲁兰多糖添加量的增加,淀粉膜的水溶解时间和氧气透过率逐渐降低。当普鲁兰多糖添加量在5%~9%时,淀粉膜具有相对较低的透湿性,且淀粉膜的白度较高,黄色值较低 ..............共46页

6、活性可食膜的制备及其对不同采收期小枣的保鲜作用

以海藻酸钠和卡拉胶为成膜材料,以甘油为增塑剂,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海藻酸钠-卡拉胶复合膜成膜工艺条件,将水杨酸添加到涂膜液中,制备一种活性涂膜液,对它的性质作了初步研究,并将其对乐陵小枣进行涂膜保鲜的工厂化应用研究,以期为乐陵小枣的保鲜提供更为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复合膜的成膜配方的确定和涂膜工艺的改进。将海藻酸钠和卡拉胶共混,添加乙烯抑制剂及抑菌剂水杨酸制成活性可食复合膜液,以抗拉强度、断裂延伸率、水蒸气透过率、透光率为指标,确定了海藻酸钠与卡拉胶的最佳共混比例、氯化钙浓度、甘油浓度及交联时间,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进一步优化复合膜的成膜配方。最佳成膜工艺条件为:共混比例 ..............共62页

7、活性可食膜的制备及其对苹果的保鲜作用

将涂膜保鲜技术与生物保鲜技术相结合,采用天然无毒物质,制备成含有海洋拮抗酵母的海藻酸钠-结冷胶共混膜(简称活性可食膜),用于苹果保鲜,以期为苹果保鲜新技术的开发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第一,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筛选能在较大温度范围及贫营养环境下抑制扩展青霉生长的海洋酵母,因而从一定深度的海水水样中筛选适合菌株以尽快适应苹果表面微环境,同时选择在厌氧条件下几乎不产乙醇的菌株。之后通过BIOLOG系统和26S分子方法将其鉴定为Candida orthopsilosis。最后,对该株酵母的基本性质及生长条件进行相关实验,发现该酵母菌菌体呈圆球形,可形成假丝状细胞串,生长繁殖能力较强,生长至16 h即可达到108 CFU/mL生物量,并且可以在贫瘠的培养基上生长,最佳培养基成 ..............共53页

8、结冷胶--琼胶可食复合膜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采用了价格低廉的结冷胶和琼胶,结冷胶具有优越的机械性能,琼胶具有热封性能,通过两者共混综合了两者的优势,从而制备了一种高强度可热封的可食复合膜。将结冷胶和琼胶共混,制备出一种可用于食品包装的新型复合膜。复合膜的机械性能和阻隔性能分别以抗拉强度和水蒸气透过率为指标,以抗拉强度高,水蒸气透过率低为优先原则,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复合膜的最佳制备条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利用结冷胶、琼胶为成膜原料,甘油为增塑剂,制备结冷胶琼胶可食复合膜,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制膜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单因素试验中,以结冷胶含量、琼胶含量、共混液中结冷胶膜液的比例、甘油含量、干燥温度为考察 ..............共48页

9、桔梗多糖可食包装膜的制备及工艺研究

研究了利用微波辅助法提取桔梗多糖的工艺;研究了以桔梗多糖为基料,制膜的配方,考察了配方中各成分对可食膜性能的影响,并选取了膜的TS和FE性能参数作为响应值指标,优化了成膜配方;研究了制膜工艺对膜性能的影响,并选取了膜的TS和FE性能参数作为响应值指标,优化了制膜的工艺;考察了三种供试液对食品常见细菌的是否具有抑制作用。结果如下:1.响应面优化桔梗多糖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以桔梗干燥根茎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水提法提取桔梗多糖,得出因素影响桔梗多糖提取得率的顺序为:液料比微波时间微波功率。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为497W、微波时间为3.6min、液料比为41:1,在此条件下多糖利率的预测值可达29.18%,实际测得值为28.83%。2.桔梗多糖可食膜的 ..............共50页

10、可食包装膜的制膜工艺研究

分别以交联淀粉、大豆分离蛋白、海藻酸钠为成膜主料,研究了可食包装膜实验室和工业化制膜的工艺及其参数,并将实验室所制成的膜与工业化生产的膜作了比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通过试验确定了多糖类可食包装膜实验室制膜的最佳工艺及其参数。以交联淀粉膜为例,其实验室制膜最佳工艺和参数为:交联淀粉加水溶解,加热,同时采取框式搅拌,搅拌速度为180r/min,在真空度为0.095MPa下脱气15min,在镀铬钢板上刮板成膜,在50℃下恒温干燥6h,均湿,揭膜,贮存。2 通过试验确定了蛋白质类可食包装膜实验室制膜的最佳工艺及其参数。以大豆分离蛋白膜为例,其实验室制膜最佳工艺和参数为:大豆分离蛋白加水溶解,加热,同时采取桨式搅拌,搅拌速度为180r/min,加0.06 ..............共40页

11、可食性大豆分离蛋白膜生产工艺研究

以国产大豆分离蛋白为基本成膜物质,对其成膜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浓度、成膜介质、膜液pH、干燥温度、增塑剂种类和用量、增强剂种类和用量、还原剂种类和用量、交联剂种类和用量对膜性能的影响,对影响膜性能的主要因子(大豆分离蛋白浓度、增塑剂、还原剂、交联剂)进行了正交试验,确立了最佳工艺参数。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大豆分离蛋白浓度对膜性能的影响:大豆分离蛋白成膜浓度在3.0%~6.0%容易成膜,随着大豆分离蛋白浓度的增加,薄膜的厚度和抗拉强度增大;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大豆分离蛋白浓度为4.0%。2、成膜介质对膜性能的影响:大豆分离蛋白在不锈钢板、塑料胶片和自制玻璃板三种介质上均可 ..............共42页

12、可食性膜的成膜性能及其应用研究

在食品保藏领域,可食性膜的应用在不断推广,而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为基质的可食性膜的研究在国内外正在成为热点。本文主要对其成膜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考察了多糖、脂类在可食性SPI膜中的共混改性对可食性膜阻隔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以可食性SPI膜应用于果仁保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装订胶片为适宜成膜介质,SPI含量5g/100mL,水浴温度80℃,水浴时间20min,甘油添加量(SPI:GLY=2:1),成膜液pH值11,干燥温度60℃下干燥6h。结果表明:制备可食性SPI膜的最佳处理条件为A1B2C3D3,即SPI含量4g/100mL、甘油添加量(SPI:GLY=2:1)、成膜液pH值11、干燥温度70℃下干燥6h。利用多糖对可食性SPI膜进行共混改性,多糖的加入,能提高膜的抗拉强度(除海藻酸钠 ..............共38页

13、可食性双醛淀粉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首先制备了不同醛基含量的马铃薯、玉米、豌豆双醛淀粉、并对三种双醛淀粉进行了表征及性能测试,初步探明,双醛淀粉随着醛基含量的增加,原淀粉颗粒被氧化程度增加,吸水性也有所增加。本文在了解双醛淀粉性能基础上对双醛淀粉成膜工艺、双醛淀粉膜性能、双醛淀粉复合膜性能进行了探究双醛淀粉成膜条件最终选择:5%的双醛淀粉乳液浓度,以甘油作为塑化剂,添加量为淀粉质量的40%,干燥温度选择55℃,时间控制在6.5小时,搅拌速度因醛基含量不同有差异,当醛基含量的50%及以下时控制在120(r/min),当醛基含量超过50%时控制在180(r/min)。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谱图显示,三种双醛淀粉成膜性好,微观形貌均一,随着淀粉氧化度的增加,膜趋向于无定形,最高氧化度淀粉膜 ..............共46页

14、冷鲜肉用马铃薯变性淀粉基可食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利用马铃薯原淀粉,马铃薯交联淀粉和马铃薯醋酸酯淀粉分别制备了三种可食膜,并测定了三种膜的机械性能和阻隔性能的基础上选定了综合性能较好的马铃薯交联淀粉为基料,添加酯类物质作为阻隔剂,琼脂为增强剂,制备出了一种新型马铃薯交联淀粉基可食复合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膜组合和成膜工艺条件,其膨化温度为85℃、干燥温度为40℃、甘油浓度为1.5%(V/V)、乙酰化单甘油脂肪酸酯浓度为0.1%(V/V)、单硬脂酸甘油酯浓度为0.025%(W/V)。所得可食性复合膜性能为:抗拉强度18.47MPa、断裂拉伸率26.9%、水蒸气透过系数0.98×10-10 g/m.s.pa、透光率45.5%。经过12天的保鲜贮藏实验,证实了马铃薯交联淀粉基可食复合膜对冷鲜肉有明显的保鲜保护作用,其中TVB-N显著下降(α=0.05 ..............共58页

15、明胶-壳聚糖可食性复合膜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以明胶、壳聚糖为成膜原料,系统研究了明胶膜及其复合膜的成膜工艺、配方及其性能影响因素,从而制备出单一明胶膜及明胶-壳聚糖复合膜。分别采用拟杯子法、拉伸实验和比色法对复合膜的水蒸气透过系数(WVP)、抗拉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和透光率进行了测试。使用正交及响应面法得到了明胶膜及明胶-壳聚糖复合膜的最佳工艺及配方。首先,探讨了单一明胶膜的制备工艺,以明胶为成膜基质,甘油为增塑剂,转谷氨酰胺酶为交联剂,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条件优化可食用膜配料,经过脱气、干燥、回软、揭膜等工序制备可食性明胶膜。结果显示,明胶浓度6%、甘油浓度3%、转谷氨酰胺酶加量0.3%、pH6.5,所得食用膜各项性能最优。其次,探讨了明胶-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工艺,研究了将6%明胶 ..............共56页

16、魔芋葡甘聚糖_壳聚糖可食性复配膜性质及其应用研究

选取魔芋葡甘聚糖为主要材料,且选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抑菌作用的壳聚糖为复配材料,研制魔芋葡甘聚糖/壳聚糖复配可食性保鲜膜,并选取膜的抗拉伸强度、膜的断裂伸长率、膜的阻氧性能以及膜的水蒸气透过率四个方面为考察指标,探讨了KGM/壳聚糖的配比、甘油用量、膜液的pH值、干燥温度以及干燥时间等因素对魔芋葡甘聚糖/壳聚糖复配膜的力学性能、阻氧性能以及阻湿性能等各种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确定了复配膜成膜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且研究了该种保鲜复配膜在枇杷保鲜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研究的结果如下:1、与未经过纯化处理的样品相比,纯化后的样品所形成的膜的各种性能都有所改善。膜的拉伸强度增大了2倍多,阻氧以及阻水等性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共63页

17、普鲁兰多糖可食用包装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以普鲁兰多糖为主要成膜材料,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为辅助成膜材料,制备可食用包装膜。实验中以可食用膜厚度、抗拉强度、断裂延伸率、水蒸气透过率、水溶性、阻氧性等为指标,得到普鲁兰多糖/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可食用膜的最佳成膜方法为:普鲁兰多糖0.60g、海藻酸钠0.10g和羧甲基纤维素钠0.15g,加入25mL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在60℃下干燥成膜。在此条件下,制得的薄膜物理性能如下:抗拉强度为75.15MPa,断裂延伸率3.46%,水蒸气透过率1.3455×10-12g·m·(m2·s·Pa)-1,水溶性(以膜溶解时间表示)为111s,阻氧性(以油脂的过氧化值表示)为1.41g/100g。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FT-IR、SEM和XRD仪器表征了普鲁兰多糖/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共混膜的相容性。结果表明 ..............共50页

18、乳清浓缩蛋白可食用膜的研究

以乳清浓缩蛋白为成膜基质,研究了成膜工艺、酶法改性方法和机制以及可食用膜的应用特性,为可食用膜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首先,研究了成膜工艺,分析了成膜因素对可食用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质浓度和甘油浓度的增大导致可食用膜阻隔性能和溶解性的下降,但可以提高可食用膜的机械性能,可使延伸率分别增大46%和87%,而对其色差无显著影响。当加热温度为70℃时,可食用膜的阻隔性能和抗拉强度达到最佳。响应面优化工艺结果表明,当蛋白质浓度100 g/L、甘油浓度27g/L、加热温度69℃时,可获得最佳的通透性能,其透湿系数为0.435 g·mm/m2·h·kPa,透氧系数为0.134cm3·mm/m2·d·kPa。采用转谷氨酰胺酶(TG)对乳清浓缩蛋白进行改性。研究发 ..............共40页

19、羧甲基纤维素—木薯淀粉可食性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主要以羧甲基纤维素为基料,以甘油为增塑剂,通过添加木薯淀粉作为辅料来制备可食性复合膜,并对复合膜的性能进行测试。最后将制备好的羧甲基纤维素—木薯淀粉复合膜进行一段时间的应用试验。通过对各项指标的研究,确定最佳木薯添加量,以获得较高性能的复合膜,为不同的商业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以CMC为原料,探索各成膜工艺因素对膜性能的影响。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佳制膜工艺参数为:CMC的浓度为2.5%,甘油添加量为38%,倒膜量为1.2g/cm~2,干燥温度为50℃。2、随着木薯淀粉添加量的增多,羧甲基纤维素膜的TS和水溶性逐渐减小,E和透明度逐渐增大,WVTR先减小后增大,透油率变化不大。综合可食性膜的各项性能指标得出,木薯淀粉的最佳添加量为15%。3、通过 ..............共56页

20、添加海藻酸钠的可食性淀粉膜的研究

以甘油塑化的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和豌豆淀粉膜为基础进行探索和创新,添加海藻酸钠作为增强组分,改善淀粉可食膜的性能。 首先对成膜工艺进行探索,采用流延法涂膜,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玉米淀粉:100ml溶液中5g原淀粉,甘油与淀粉的质量比为1:4,海藻酸钠加入上限为3g,加热搅拌速度为120 r/min,0.09MPa下脱气10min,50℃干燥,使用胶片成膜;马铃薯和豌豆淀粉:200ml溶液中5g原淀粉,加热搅拌速度为180 r/min,脱气15 min,其他条件与玉米淀粉相同。 通过红外、扫描电镜等对膜材的形貌结构进行研究,并通过测试膜的力学性能,吸水性,水蒸气透过率,阻油性等来研究海藻酸钠对淀粉膜性能的改善。研究结果表明:海藻酸钠与淀粉分子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能形成结构致密的膜。添加海藻 ..............共44页

21、鱼糜可食用蛋白膜的制备、性质与应用研究

以鱼糜为主要原料制备可食用鱼糜蛋白膜,首先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成膜的载体为亚克力具槽玻璃板;成膜的基本工艺为:鱼糜+蒸馏水+甘油→均质→磁力搅拌→用冰醋酸调pH→热处理→过滤→真空抽滤→涂膜→室温放置6-7h→气候箱干燥48h成膜→揭膜→58%相对湿度下平衡7天备用;当蛋白质量为14g/100g成膜液时膜机械强度和拉伸性能都好;pH为2.0和3.0时成膜的机械性能、抗拉能力均较好,但是可食性膜的酸度不宜太低,固鱼糜在pH为2.0条件下成膜性能最理想。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蛋白膜的水蒸气透过率增大、拉伸性能降低且透光率下降,均不利于食品保藏,固采用热处理温度为65℃;增稠剂甘油的添加有助于膜柔韧性的提高,但是添加量太大时会导致不易揭膜,水蒸气透过率升高和 ..............共55页

22、用玉米谷朊制备醇溶玉米蛋白膜
23、耐水热塑性大豆蛋白膜的制备方法
24、干粉薄膜包衣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25、改进的无支链淀粉可食用膜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26、水溶性可食膜、使用该膜的食品饮料及烫金食品和可食物
27、双组分可食性果蔬涂膜保鲜剂及其应用
28、一种可溶可食玉米淀粉复合包装膜及其制备方法
29、一种可食性魔芋精粉复合食品包装膜及其制备方法
30、一种可食性马铃薯淀粉复合食品包装膜及其制备方法
31、一种以可食性材料制备的分子膜果蔬保鲜剂
32、复合型可食性壳聚糖膜的制备方法
33、可食性薄膜
34、含有天然植物提取物的可食膜及其生产方法
35、一种蔬菜水果涂膜保鲜剂及其制备工艺
36、速溶性膜剂
37、一种含有有机酸的可食用抗菌保鲜膜
38、可食性薄膜包装材料
39、压箔材及用该压箔材烫金的食品、可食物或水溶性可食膜
40、食用速溶薄膜及其生产方法
41、一种蛋白型可食用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42、明胶或甲基纤维素可食包装膜的制备方法
43、可溶可食性包装膜的制备方法
44、可食用的磷蛋白薄膜
45、水溶性壳聚糖包装膜的制备方法
46、薄膜强度和稳定性得到改进的迅速溶解的可食用薄膜组合物
47、含有纤维素成膜聚合物的可迅速溶解的可食用薄膜组合物
48、交联型谷类醇溶蛋白可食性膜及其制备方法
49、用于火腿表面的可食性生物防霉涂膜剂
50、可食性包装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51、一种可食性耐水耐高温复合凝胶抗菌膜及其制备方法
52、一种可食用食品包装膜及其制备方法
53、谷氨酰胺转氨酶改性蛋白制备可食性膜新工艺
54、由改良的羧甲基纤维素材料制成的薄膜和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55、可以食用的短梗霉多糖薄膜包装袋
56、一种能降低落果率的可食性保鲜涂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57、具有紫外线屏蔽功能的谷类蛋白质可食性包装膜及其制备方法
58、百合多糖可食性薄膜
59、一种乳清蛋白为基质的可食用膜的制备方法
60、支链淀粉膜及其在可食性包装中的用途
61、含有抗泡沫调味剂的可食用水溶性膜
62、具有可乐味的可食用膜形制品
63、一种可食性包装膜及其制备方法
64、一种含有鱼皮胶原蛋白的可食膜及其生产方法
65、一种以大豆膳食纤维为基质的可食用包装膜的制备方法
66、一种活性果蔬保鲜膜
67、纯天然可食性多功能保鲜膜
68、可食用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69、一种以可食性材料制备的分子膜果蔬保鲜剂
70、利用马铃薯薯渣制备的可食性包装膜及制备方法
71、可食性薄膜
72、一种可食性复合蛋白膜的制备方法
73、富含浒苔多糖的可食性食品包装膜的制备和应用
74、可食性食品果胶保鲜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75、一种可食用包装薄膜的成型装置
76、可食用药包膜
77、可食性大豆分离蛋白 木聚糖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78、流延法制备可食性薄膜
79、一种可食性多糖-蛋白复合包装膜及其制备方法
80、一种可食用膜与食品包装纸的复合装置
81、改性西瓜皮纤维玉米淀粉可食膜制作方法
82、一种可食性大豆蛋白肠衣膜及其制备方法
83、一种乳清蛋白 TiO sub sub 可食用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84、一种用于武昌鱼的可食性涂膜保鲜剂及其使用方法
85、一种乳清蛋白 明胶可食用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86、一种乳清蛋白可食用单 双层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87、即刻释放活性成分的可食用膜条片
88、具有调释型活性成分的可食用膜条片
89、含有甘油的改性丝膜
90、一种水解酶改性制备大豆蛋白为基质可食用膜的方法
91、肉制品可食复合成膜保鲜剂
92、一种超声波处理提高大豆蛋白可食用膜机械强度的方法
93、一种原花青素交联胶原为基质的可食用膜及其制备方法
94、柞蚕丝素肽-明胶共混膜及制备方法
95、一种高抗拉强度桔梗可食膜及其制备方法
96、一种虾类生物保鲜膜以及制备方法
97、一种可食性包装膜的制备方法
98、一种可食性淀粉基食品包装膜及其制备方法
99、一种淀粉基可食性膜及其制备方法
100、一种可食性铁离子强化的大豆分离蛋白包装膜制备方法
101、可食性包装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102、抑菌性可食用一次性包装膜及其制备方法
103、抗氧化鱼肉蛋白可食膜的制备方法
104、一种可食膜及其制备方法
105、可食性膜配方与涂抹技术的确定方法
106、一种可食抗菌包装膜的制备方法
107、一种可食性包装薄膜的组合物
108、一种可食用胶原蛋白食品包装膜及其制备方法
109、薄膜状制剂
110、利用羧甲基化马铃薯薯渣制备的可食性包装膜及制备方法
111、一种可食用膜及其制作方法
112、一种可食性包装膜及其制备方法
113、薄膜状制剂及其制造方法
114、薄膜状制剂及其制造方法
115、一种可食性食品包装膜
116、一种方便面调料包膜及其制备方法
117、含有银耳多糖的可食性汤料包装膜的制备方法
118、一种以木糖醇为增塑剂的可食性淀粉质包装膜的制备方法
119、一种纯天然可食用的鲜花巧克力面膜的制备工艺
120、一种可食性胶原蛋白基食品包装膜及其制备方法
121、可食可溶复合膜包装材料的制配方法
122、生日蛋糕卫生保护膜的制备方法
123、一种口腔速溶膜及其制备方法
124、一种植物蛋白魔芋胶复合可降解可食用膜的生产技术
125、一种利用豌豆淀粉生产可降解可食用膜的技术
126、一种玉米复合变性淀粉可降解可食用膜的生产技术
127、一种可食性胶原蛋白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128、一种乳清分离蛋白-酪蛋白酸钠复合可食性膜及其制备方法
129、食品包装膜
130、虾蟹壳提取物壳聚糖制备的可食用内包装膜
131、一种可食膜及其制备方法
132、一种蔬果涂膜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
133、利用可食膜技术制备低过氧化值花生制品的方法
134、一种胶原蛋白膜的制备方法
135、一种可食性食品保鲜涂膜及其制备方法
136、牦牛乳酪蛋白可食膜的制备方法
137、一种含植物提取物的抗氧化胶原蛋白活性膜及制备方法
138、一种可食性鱼皮胶原蛋白抗菌膜及其制备方法
139、一种卡拉胶-肉桂精油可食性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140、一种凉粉草胶-木薯淀粉可食用保鲜膜及其制备方法
141、一种马铃薯淀粉基可食性复合食品包装膜及其制备方法
142、一种可食性菊粉复合包装膜及其制备和应用
143、一种半纤维素基可食膜的制备方法
144、一种淀粉为主要原料的涂覆式可食性人参保鲜膜
145、可降解包装膜
146、可降解包装膜
147、一种可食性食品包装膜
148、一种可食性食品包装膜及其制备方法
149、一种玉米膳食纤维为基质可食性包装膜及其制备方法
150、一种小麦膳食纤维为基质的可食性食品包装膜及其制备方法
151、一种含有维生素的可食性食品包装膜
152、一种可食性食品包装膜及其制备方法
153、一种大麦膳食纤维为基质的可食性食品包装膜及其制备方法
154、一种应用于超市生鲜猪肉保鲜的可食性复合保鲜膜
155、一种蛋白 普鲁兰多糖复合型可食用膜及其制备方法
156、一种蛋白 壳聚糖复合型可食用膜及其制备方法
157、一种蛋白 多糖复合型可食用膜及其制备方法
158、一种鱼鳞胶原蛋白 普鲁兰多糖复合型可食用膜及其制备方法
159、一种鱼鳞胶原蛋白 普鲁兰多糖复合型可食用膜及其制备方法
160、一种含茶多酚的壳聚糖-鱼糜蛋白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资料内容:

专利全文资料里面有详细的工艺、原理、配方等介绍,是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料。
资料是文字形式刻录在光盘里面,内容为PDF格式(光盘内附有PDF阅读软件)购买后在电脑上用PDF阅读软件直接打开阅读、打印
业务咨询 QQ:85055174 手机 13131158129





 

超人科技  版权所有
Email:jiang6718@163.com
电话:15333234908 13131158129 在线 QQ:85055174 38965611

冀ICP备05019821-1号